4月9日,在寂寞中迎来春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小院,终于等到了它久违的老朋友们,口罩遮脸的出版社员工在有序测体温、登记、消毒后,感慨万千地走进这并肩战斗的地方。只是数月未见,心理上却感觉格外漫长。看看这里、瞅瞅那儿,出版社还是往日的那个它——干净、整洁、清爽、明亮。
行政部为了这次“碰面”,提前很久与社领导协商安排复工计划,确保所有的疫情防护措施到位。复工前一天进行了无死角的消杀工作,全面排查通风排气系统、储水系统等办公区内各类硬件设施,采购了足量的口罩、手套、防护服、免洗消毒液、84消毒液、红外线体温枪等必备物资,设置专门区域让到社员工扫码并接受检测,设置隔离区加强防护,对接安排了值班员工就餐事宜,从方方面面着手,把每个环节都盯到位、每件事情落实到人。

复工首日,出版社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为大家提振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各口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近期工作,并就复工后的目标、计划、行动方案做了具体安排。疫情对编辑、物流、销售等各环节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转变思路、灵活调整,既要调动各方力量,又要发挥各自优势,查缺补漏、相互帮扶”,总编辑姜新祺对具体编辑工作的开展做出指导说明。

随后,书记傅蓉与大家分享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出版社也多举并措强力防控,生产秩序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大家要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做好周全准备,各口都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项工作。
董事长兼总经理阮海洪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在家办公期间,大家充分展示出了拼搏奋斗的精神,或是克服种种困难为武汉战“疫”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贡献力量,或是在本职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这段共同奋斗的经历既是对个人的锻炼,也是对团队的打磨。疫情之下,如何安全复工并恢复有序地生产经营将是出版社全员共同面临的大考。一是所有工作要紧密围绕主业展开,确保高效运转;二要不断适应变化、积极创新;三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积极应对部分限制性措施带来的影响。
位于藏龙岛的物流中心也早已“满格”复工。为了保证开工后各项工作能第一时间运转,负责人汪斌硬是拖着被子在偏远的物流基地住了一周。啃馒头泡面就咸菜,虽艰苦但硬汉不觉,“这算个莫斯嘞”,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武汉人倔强的“不服周”。留下个潇洒的背影,他又和团队里的汉子们打包去了。目前物流中心全员在全力疏散积压件,调集力量分解清货,与合作的运输公司一道,把滞留图书发向客户所在省。


历经76个日夜,4月8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迎来“新生”。虽然街道上远没有往日的喧嚣,但每一个复苏的细节都带来强烈的暖意,每一个人面对的都是新的开始。目前,华中出版已全面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积极主动出击,在危机中寻求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