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先稍等下,我把省中山医院的这位护士送回家,我们再聊.....”隔着手机屏幕,26岁的新洲小伙彭瑛一边打断采访,一边继续完成武汉市医护人员返岗接送志愿服务。从大年初三到现在,他已服务大约30名医务工作者,将他们平安送到武汉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省妇幼等战“疫”一线,去参加“新冠肺炎”的防控救治工作。

笑称自己“活的像个微商”,和无数志愿者一样,彭瑛每天都要紧盯手机屏幕,关注群主随时发布的专门针对医护人员接送车辆对接信息。“手慢了就抢不到订单,可见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如果你觉得你和求助人地理位置隔得比较近,或是方便完成这项工作,你就可以马上接单,开始志愿服务了。”彭瑛介。但又和大多数志愿者在市区各点服务不同的是,彭瑛总喜欢另辟蹊径,“绕路”走,跑得更远一些,接送更多的人。他的车辆经常活跃在武汉周边与各市、区衔接的高速路收费站口,或者高铁车站等相对偏远的地方。

“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志愿者倾向于承接自己家附近或者顺路的订单,那么对于那些已经离开了武汉但又必须返岗的医务人员来说,出行就成了最大的困难,他们到不了一线,救治工作如何展开?!所以我喜欢往这些地方跑。”穿好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彭瑛感觉自己也走上了战场,参与战斗。

一次,在东西湖区泾河站收费口,彭瑛接到了三名由上一段志愿者送到此处的医护人员,他们分别来自襄阳、随州广水等地。就是这样靠着一程又一程的接力,越多越多的医护人员返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了全新的战斗。志愿者的工作不求回报,但当彭瑛听到对方的一句感谢、一声问候和祝福时,他心里面还是即刻被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围绕。他将这辆“摆渡车”驾驶得越远,就越能帮助到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为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大年初二晚上彭瑛连夜走国道、省道返回武汉。平时40分钟的车程缩短了30分钟到家,一路上遇到的汽车不超过10辆。一个人深夜开车,路上空荡荡的,他内心也还是有点害怕,但他的想法耿直又简单:柔弱的95后护士小姑娘都能冲在一线,他一个大男人,怎能退缩!工作做得久了,彭瑛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经常饶有兴致地在群内与志愿者朋友分享。
除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以外,彭瑛还陆续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一名扎根青山区的“青山人”,他参与青山区第一个方舱医院——青山博物馆改建工作,一点一滴地运送材料和医用物资,给各大医院送酒精、消毒水、防护服、口罩,帮助社区送菜,协助测量体温.......
随着政府管控越来越严格,出社区、出家门越来越难,彭瑛还没能和社区协调好继续志愿服务的准许事宜。但他表示:“听从政府、社区组织的统一安排调度,不添乱,需要的时候,我一定能冲在前面。期待武汉一天天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