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县城内,有四家大型超市。今年,当整个县城所有商业活动都停止时,唯有我们,依然坚持开业。平时总把对方作为竞争对手,此时却有了点惺惺相惜的滋味。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超市的营业员也会走到前线,成为社会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
一
腊月二十七(1月21日)这天,工作之余,办公室里的人基本都在玩手机,我在刷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上线了疫情地图,实时疫情显示全国确诊440例,这个数据每天都在缓慢上涨,地图上被红色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多。我说:“确诊440例了哎。”一个同事接过话:“会不会和非典一样?”说话的同时,她滑动手机屏幕,开始观看下一条抖音视频。“离得那么远,跟你有啥关系!”另一个声音马上接上来。我知趣地闭上了嘴,继续刷着微信。公众号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肺炎知识的科普文章,我觉得有必要学习正经科普知识,免得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被谣言影响了正确的防护知识。过了一会儿,她们都相继离开了,我和收货部的杨洋决定去商场停车场转转。商场这几天客流量特别大,超市那种放硬币的购物车,被顾客放置在各个入口侧面的回收点,我和杨洋要去把那些购物车推回来。
路过药店的时候,我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进去了。货架上摆满了一次性医用口罩,我很想多买几包,又怕被同事嘲笑和非典抢盐一样,便只买了两包口罩。这是超市员工里买得最早,也是最便宜的口罩,也是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安全保障。同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责备自己当时买得太少。
还有两三天就要过年了,工人们为路边的行道树挂上各种颜色的彩灯和灯笼,年的味道越来越重。
这几天送货的厂商依然很多,我问一个相熟的业务员他们公司什么时候放假,他说你们初一要货都给送,我们打趣他要钱不要命,他说自己是为了老百姓的需求。不过我们初一那天没有报货,之后也许他正被封锁在小区里限制出行,反正到今天,我一直没有见到过他。我到卖场转了转,看到少数几个顾客戴着口罩,我默默地把衣服口袋里的口罩捏了捏,悄悄地放了回去。我嗓子不舒服,咳嗽了几下,周围有人瞬间挪开了位置,我感觉到这种疏离,忍住了喉间的不舒适。我害怕被别人当成怪物,或者我才是那个病毒的携带者。我回到办公室,有同事说自己有朋友就在疾控中心上班,市里已经确诊1例。即使这样,她们说咱们作为员工很憋屈,如果戴口罩,会让顾客以为我们自己被感染了,不敢来被感染的地方购物;如果不戴口罩,又会加大自己被感染的风险。
这几天的客流量一直很大,营业额也上升得很快。看到报表上那上涨的数据,领导们每一根眼睫毛深处都流淌出满足。蔬菜区秤台周围挤满了顾客,食品加工区的一些假期工戴着耳麦,向顾客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只有一部分人戴了口罩。收银线上,有几个收银员戴上了口罩。我想我明天可以把口罩拿出来戴上了,应该再不会被批评影响卖场形象吧。此时疫情地图上,我省已经被染上了颜色,我们市里明确有了新型病毒肺炎确诊者。但疫情似乎离我们仍然很远,办公室里,终于得空的大家闲聊时提起武汉肺炎,杨洋告诉大家我去买了两包口罩,我果然遭到了他们一致的嘲笑。我这两包口罩买得真的很便宜,比起后来他们买的两块钱一个甚至更贵的一次性医用口罩,20个口罩,3.5元,真是便宜到不要钱。
很多年以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出台过规定,超市商场等终端零售企业不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也就是说过年期间,我们要依法开业上班,不过商场得按照相关规定付给员工多倍工资予以补偿。印象里,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鲜少被提到立法层面讨论,也很少被社会关注。而这一次被国家提到,是从保障劳动者就业所得的层面,要求我们在节假日正常营业。春节这个假期相对于其他假期更具特殊性,客流量的增减幅度也是巨大的。过年前商超几乎爆满,初一开始客流量巨减。趁年后超市不太忙的时候,可以安排员工倒班,这样每位员工都可以在春节期间休假。除夕晚上,我回到村里老家。初一中午,听说邻镇已经开始全面封村,我赶紧吃完饭收拾东西离开乡下老家。返城沿途看到很多路口被堆上了泥土,阻挡了进村的道路。气氛终于开始紧张起来。
二
初二一大早,一位主管在工作群里发了通知:员工通道即日起关闭,所有员工从货梯口出入,要求全员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再进入。
10点多的时候,我到了单位。员工通道的玻璃门上叉着一把U型锁,不远处的货梯口聚集了几个同事,我赶紧过去。平时大开的卷匝门早已被放下,只留旁边一个小门进出。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员工接受测量体温并自觉登记。有一个大姐没有戴口罩,被保安拦下。她向保安求情,保安拒绝放行。另一个员工递给她一个口罩,保安看着她戴好,才放她进去。商场入口处拉起了警戒线,两扇玻璃门也只开了一扇。保安在警戒线后面举着电子测温仪严阵以待,还有保安拿着一次性口罩,准备分发给没有口罩的顾客。趁大批量顾客进来之前,我赶紧挑选了几颗包菜、两颗大白菜、几个白萝卜。陆陆续续有顾客进来,直奔蔬菜区去。称好菜,我又去杂粮区搬了一袋25公斤的大米。沉重的购物车给了我获得安全保障的感觉。
大概是封村给了大家紧张感,终于让大家意识到肺炎真的要来了。此时来超市的顾客,大多是直奔蔬菜粮油而去。没多久蔬菜区称台旁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有序地缓慢前进。他们的购物车或者筐里,并没有大批量地采买某一种食物,就像平常买菜那样,只是量稍微大了一点。这时购买主体不再是老年人,大多是独行的中年人。专家已经建议大家减少外出,已经很少有一家人一起出来逛超市的情况出现了。也许因为购买群体是更理智的中年人,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哄抢某一种物资的场面。现在的顾客比起非典那年,理智了很多。虽然没有出现哄抢物资的场面,但方便面和大桶矿泉水的销量还是增加了不少。主管迅速联系了几家供货商,却只有一家供货商的业务员送货过来。
货梯口依然禁止通行,我们只好选择另一个不常用的货物通道点验商品。这边是一个坡道,因为通道坡度较大,平常不作为商品验收通道。但是非常时期,货梯口关闭,我们只能选择在这边验收。通道上去直达停车场,从停车场进来,可到达我们的库房。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更增加了几分寒冷。我突然发现年前说过年期间会正常营业的蛋糕店此时正门窗紧闭。真的是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说好一起正常营业,你却在家自我隔离。就在他卸货的过程中,两个路过的顾客看到成堆的方便面,赶紧过来买了好几箱。正在此时,超市工作群里粮油主管发了消息:不再出售25公斤装大米,小袋米面控制在每人5袋以内,不允许大批量购买方便面。
路上只有很少的车辆在行驶,停车场更是见不到几个人影。平常人声鼎沸的路口,现在只剩地面的油污,向世人宣告以前这里有小食摊点。
买方便面的顾客说不知道一会儿去超市还能否买得到菜,我指着堆放在通道上的大白菜告诉他们,年前我们储备了充足的蔬菜,不用担心。虽然几天后我就被打了脸,但此时,我们的蔬菜储备仍然是足够的。商场的微信公众号发了推送,通知商场百货部闭店到初七,超市区正常营业,并承诺超市商品不涨价,不过营业时间变更为10:30~18:00。
三
这几天的街道上空荡荡的,离我家不远村尾的限高杆下已经拉上了警戒线,我们村封路已经四天了。这里紧挨着县城,和城区只隔了一片农田。
得益于上班时间的延迟,我慢悠悠地给年幼的孩子喂完饭,又牵着他的手在院子里溜达了好久。天气不错,我很想带他去公园。打开院门,看到空无一人的巷子,我还是陪着他在院子里溜达好了。
终于到了十点一刻,我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骑上电动车准备出门。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巷子静悄悄的,村口也设置了登记点,出入村严格登记。出村后上了大路,路上也静悄悄的,少有车辆经过。十几分钟后,我到达商场货梯口,依然有保安测量体温,监督我们戴口罩。楼上百货部仍然没有开业,停车场依然空荡荡的,稀稀拉拉地停了几辆车。超市依然只开了一个入口,仍然有保安测量体温,监督顾客戴口罩。卖场里顾客越来越多,不再以中年人为主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来了,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年纪稍大的戴着棉布口罩的老年人,夹杂在一群粉的、蓝的、白色的医用口罩堆里。似乎封村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生活状态,大家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氛围,并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康师傅方便面的送货单,只有数量,没有其他。我晃着单子冲粮油主管王菲吼道:“没有日期就算了,数量不按最小单位写,收货人不签名,你叫我怎么给你入库?这么不符合规定的单子,不验收!”王菲跳着脚对我喊道:“你不给我入库,康师傅(的老板)能把我吃了!”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她的焦急。“字呢?谁收的货,好歹写个名儿吧?”“人家根本就不送货!这是我开着小三轮,带着理货员,去他们库房自己搬的!”“好吧好吧,看在你这么辛苦保障民生的份上,给你入库。”看到她都快急死了,我笑起来。
这几天,粮油蔬菜才是硬通货,大多数供货商要么被限制通行,要么被封在小区里不能出门,都不能正常补货,想要维持超市正常排面,保证有商品可售,各主管也是八仙过海,各想办法。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些非疫区的超市员工,也成为一线的战士。
疫区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非疫区被迫居家隔离的年轻人,闲到给猫讲函数,在家钻研厨艺,或者重返童年陪家里人玩拍手游戏等等,各种打发时光的方法层出不穷。
看到这样的小视频,我真有点羡慕他们。我们和医护人员一样,逆行在保障民生的道路上。医护人员在聚光灯下,灯光所及稍远处,是警察、道路运输部门等公职人员。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战争,这场本来和我们行业无关的战争,却把我们卷了进来,而我们,在灯光的阴影之下。
四
库房最外边一大块空地是留给空纸皮的。成箱的商品摆放到货架上,空纸皮被拆下来,堆放在指定地点。收纸皮的河南大哥没有回家过年,只在初一休息了一天,就来超市“上班”了。他要把纸皮整理好,捆扎好,才能送到废品回收站去。整理好的纸皮成捆摞在一起,堆成了纸皮山。到了初五的时候,终于有一家杂粮供货商开着摩托三轮车,载了满满一车杂粮给我们补货过来。三轮车在经过高高的纸皮山时,碰到了纸皮山,一捆纸皮突然从上面滑落下来,差点砸在三轮车上。“你可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给我们送货!”我说,周围的人瞬间被逗笑了。“对了,你啥时候才能把纸皮运走?”我问这些天一直在这里和我们一样按时上下班的河南大哥。“没法拉走,现在都没人收。”大哥回道。
我们想方设法保证超市里有足够的商品售卖,我们可以给超市的每个角落都消毒,但我们没法解决纸皮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让河南大哥每天都过来“上班”,把纸皮整理好,在不影响消防通道的前提下码放整齐,以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需要补充的商品品种和数量汇集到各区域负责人那里,有的供货商全体公司不上班,有的派出了值班司机送货。四通商贸公司在市区,之前他们的促销员联系自己的业务员,回答说城里封路了,禁止机动车通行,实在派不出车辆送货。过了几天,促销员说联系了一个司机,不进城,从城边的库房直接出货给这边送过来。历经千辛万苦,一辆小箱货载着海天酱油、醋,老干妈油辣椒和海底捞的火锅底料终于来了。
促销员拉着地牛叉车,载着托盘,从通道爬上来。半托盘商品装好,促销员和两个司机一起把地牛拉下去。我目送着他们进入通道,在停车场等他们回来继续点验剩下的货物。旁边还有蒙牛的促销员拉着小板车,一车又一车运送着低温酸奶,大家都在尽量保证超市的供给。等了许久,不见四通商贸公司的人回来,我决定进去看看。刚进入通道,只见地牛歪在路边,四通商贸公司的司机吃力地用身体顶着地牛,好在背后有一大堆泡沫板,帮助他挡住了地牛。另一个司机和促销员蹲在地上捡拾跌落在地的酱油、醋、番茄酱等。这半托盘货太重了,坡道坡度有点大,两个成年男性也把持不住地牛的重量,在撞到侧面堆放的泡沫的时候,托盘上的纸箱子摔到了地上,酱油瓶摔得稀碎,流了一地的酱油。
我赶紧跑过去,帮助他们把散落的酱油醋瓶拾到旁边,又把托盘上的纸箱搬了一部分下来,这才和他们一起倒推着地牛缓慢地往下行进。还好只是摔了几瓶酱油,要是有人受伤就不好办了。四通商贸公司的司机把碎掉的酱油瓶口捡起来,让我直接在收货单上减掉相应的数量,他把碎瓶拿回他们公司报损处理,这样我们就不用承担任何损失。想想我们真不容易,简直是用生命在工作。
五
商场的公众号发了推送,百货部继续闭店,开业时间另行通知,超市依然正常营业。一大早,保安队长路过我们办公室的时候过来说:“我们的上班时间又另行通知了。”特殊时期,作为队长的他经常在商超值夜班,很少回家。平日里还能在附近小食店买点其他吃的,现在每晚只能靠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充饥。听说城里很多超市都关了,老百姓买不到菜,都到我们县城来买菜,也不知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因为公交车已经很少开了,部分道路也开始限制通行。
市里大学城里有我们一家分店,分店领导决定从正月初九起开始关闭超市。店里的主管把他们的火腿肠装箱送到了我们店。我问那边的主管:“把东西都调这边来了,日子不过了吗?”“不过了,不过了,从明天起闭店了!”那边的食品主管说。他们说城里大部分超市已经关闭,就算他们,每天也只营业几个小时。
即使只开几个小时,每天营业前保洁也要用消毒水清洗电梯,喷洒超市的每个角落。我们店也一样,每天早上营业前,保洁要用消毒水擦地,防损用喷壶装上消毒水,喷洒购物车和购物筐。这些实时照片,通过安保人员的手机,发给县应急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商场甚至买了背负式喷雾器,营业前后由专人穿着防护服,严格给超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喷洒消毒液。下午晚些的时候,王菲说大学城店食品主管联系她,问能不能再把火腿肠还给他,他们后天还要正常开店。“不是闭店不过日子了吗?”我疑惑地问王菲。王菲撇了撇嘴,小声说:“政府不允许他们闭店,说要保障民生,只许休息一天。”我们一直不闭店的原因大概也是这样吧。这段时间里销量并不怎么好,前来购物的也以中年人为主,他们都是出来采购米面蔬菜这类利润空间很小的生活必需品的。
店长和几个主管新建立了一个群,群名就叫某某超市会员优先群。很快就满群了,又建立了二群、三群。有工作人员在群里发消息:特殊时期,凡在超市购物满50元免费送货。我问杨洋:“搬运工开自己的小三轮送吗?”杨洋翻了我一个大白眼:“领导肯定会有安排的。”兵荒马乱的日子,终归要继续。不管刚开始时工作是否到位,考虑是否全面,特殊时期的特殊生存方法,会在实际中工作中一点一点地摸索出来。按照往年的规律,春节期间销售最好的应该是礼盒类商品。今年受疫情影响,那些礼盒装的商品销量很差,百货洗涤区消毒类产品明显供不应求。但供货商也没有办法,谁也没有料到这样的场面,从来也没有人会多备这类产品。供货商已经联系到上游厂家,争取尽快发货过来,再送到各大卖场。
正月初七的时候,市里已经有10例被确诊的病例了。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10个家庭被影响,生活秩序被打乱。商场百货部闭店的这些天,一部分安保人员正常上班,全力配合超市营业。从商场入口到超市电梯入口这段距离,会经过十几个商户的柜台。每个柜台通道之间拉起了警戒线,每个方向会有一个安保人员全天值班,以防止顾客进入到商场其他地方,造成商户的损失,或者顾客在商场里没有照明的地方发生其他事故。工作群里又发进来一张图片,是商场的通知,百货部继续闭店,营业时间另行通知。还有一个重点:因疫情延期的假期期间,不收取商户任何租金。那些在家自我隔离的商户看到这句话时,应该齐齐地松了一口气吧。
从正月初六晚上开始,朋友圈开始传播一张图片,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个通告,要求全县范围内各类门店除药店之外,只留我们四家超市正常营业,以保障民生。也特别提到了必须在国家核定的价格浮动范围内经营,否则将严厉查处。突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肩膀上了,那是沉甸甸的民生责任。会员优先群已经建立到第六个,群里不断有人下单,对应的区域员工配好货,把商品汇总到客服台,等待配送员工送出去。搬运工的小三轮真的被征用了,不过驾驶员却是安保或者其他后勤员工。更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是免费送货上门。
送货上门理论上简单,操作起来却是相当麻烦。顾客在微信群里写好自己需要的商品,由专人抄录到一张纸上,编上号。对应区域的员工把商品送到收银台找到对应的订单,先打印出小票,再连小票和商品交到客服台登记排队,等待超市的临时骑士为顾客送货上门,收回钱款后再交回客服台。辛苦和麻烦都没什么,当临时骑士辛苦把商品送到顾客所在小区门口,交给顾客后,还会被埋怨等待时间太长。我们本来就不是专业的配送骑士,我们只能祈求下单的顾客能够体谅特殊时期的不方便,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
六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大家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现实却不情不愿地给想放松的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县城里除了药店和这四家超市还开业,其他小商店全部关闭后,导致所有家庭需要采购的商品都将由这四家超市承担。超市的客流一下子增加了不少,生鲜区的员工又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蔬菜刚摆上不久,就被瓜分干净了。县卫健委下发通知,要求各药店购买感冒药要登记;各大小超市控制进出客流,限制人数;给每一位入场购物的顾客发放一次性手套等等。超市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县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也是天天到超市,检查工作。
春节期间,商业局要求每天上报的重点商品价格监测,直接延续成为“疫情期间重点商品价格监测”,并要求上报到疫情结束。可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市里确诊病例越来越多,县里还没有确诊病例,县里的各种防控措施都加强了,领导希望自己的辖区,不要出现确诊病例。我们也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不要出现确诊病例。只要经历过病痛,才会觉得健康的重要。疫情虽然在远离我们的地方,可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县城小商店闭店前,因为多方面原因,我们没来得及储备足够的蔬菜。春节储备的蔬菜销售完毕后,只好到菜市场采购新的蔬菜。照往年惯例,节后蔬菜价格应该回落。今年的确如此,节后蔬菜价格回落了几天。但是蔬菜的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突然大幅度涨起来。本地本来就很少有人种蔬菜,外省蔬菜受影响运不进来,批发市场上,绿色蔬菜成了抢手货。
因为我们采购的新菜进价比年前高出不少,售价相应的也涨了不少,比其他超市年前储备的低价菜售价高出一些。于是,有顾客在群里批评我们趁机涨价,大发国难财。领导看到这样的反馈,要求我们下调蔬菜售价,但高进价的门槛摆在那里,部分蔬菜的价格,的确降不下来。面对这样进价上涨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如果长期负毛利销售,最终我们也会被拖垮。因为限制人数,超市里不再拥挤,排队等待称菜的队伍终于不至于堵塞其他柜台。但是超市入口的排队却长长的,穿过停车场,甚至排到了马路边。不敢想象,如果我们的正常生活变成这样,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县里的防疫措施越来越严格了,城里的小区被严格限制每户隔一天可以由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单位又收到通知,要求上班人员一律由单位到县防控指挥部开具出入证,才能放行。
七
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相继开始接收病人,方舱医院也紧急开设,不断有治愈者出院这样的好消息传来。但疫情没有结束,疫情防控就不能掉以轻心,封城封村的情况仍然会继续。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我们只能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下探索适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一直以来,商场营业员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业,也从来不被人重视。但此时,我们站在了防疫的前线,我们的付出应该被人看见,我们应该被记录和关注。
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出行不便,节假日安排被打乱,甚至宏观上的经济受到影响。当民生保障这样的责任突然落在商场营业员身上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倍工作,努力为疫情下茫然的人们提供最后的生活保障。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英雄,不一定生活在英雄的城市。疫情之下,每一个不退缩的普通人,都是时代的英雄。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被打乱的生活回归原来的状态。我相信,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很快就会来临。
作者:羊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