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在我社召开
2018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于12月2日在我社召开。来自湖北省30余所高校的90位从事科技史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及研究生参会。本次学术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湖北科学技术史研究”为主题,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技观、湖北近年来的科技考古新发现及湖北近年来的科技史研究现状展开研讨。

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表示,科普系列读物出版意义重大——启蒙公众科学逻辑、训练科学思维,从而对事物作出理性判断。近些年,我社出版了一些科普著作和科技史著作,如《物理发现启示录》《中华神算》《钱学森传》《李时珍传》《吴孟超传》等。其中一些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大奖,多个系列的科普著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社筹划成立科普分社,将启动科普系列读物出版计划,在推动科普产业兴起、促进科普事业发展上继续发力。同时,期待与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深度合作,与在座优秀的青年学子携手,共同开发大项目,将科技、文化前沿的探索成果集结成册,推向市场。在此背景下,由我社承办的2018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具有特别意义。

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王玉德教授总结了2018年主要工作,并对2019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上,专家报告精彩纷呈,学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夏劲教授串起整场会议节奏。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介绍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候墓地和京山苏家垄遗址等湖北省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武汉科技馆馆长、党委书记刘青分享了武汉市科技馆的办馆情况,提出科技馆要多与高校联合从事科普教育和科技史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宏伟谈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地方性知识特色,不能用西方科学观来简单地加以评价,中国科学技术未来发展应具有中国文化及地域特色。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介绍了各自领域在2018年度取得的成绩。


会上学术成果既是专家学者们历年来科研的心血集成,又通过分享、交流获得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读者群体近年来对深度阅读的需求不断增长,严肃读物的市场不断扩大,大家对基因工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考古成果等科技、史学类内容关注度不断提升,出版社将承担起更大的职责将学术成果推向行业,将科普知识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