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公司阮海洪总经理在湖北省接待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的座谈会上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赞赏,在领导的指示下,阮总将报告整理成文。该文迅速受到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商务周报、中国新闻出版网、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等媒体的关注,并以不同的形式转载。
附:阮海洪总经理《关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阮海洪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超越。我们将数字出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探索中不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进行积累和优化,形成了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若干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
数字出版在内容的制作、传播和应用上与其他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这就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
1、数字内容的制作
在数字内容的制作方面,目前的电子书实质上只是对纸质图书的简单复制。数字出版则要把数字内容变成智能型的,使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知识内容经过数字技术的打造后,知识的容量将延伸和拓展。改变知识的集成和表现方式,就必须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知识内容的创新制作。数字内容的创新制作有巨大的产业延伸空间,也是现代出版业的主要工作。
2、数字内容的传播
目前社会上已经建立了很多数字内容的传播通道,有线的、无线的,集团式、家庭式、手持式等等,使海量数字内容的安全存储与传播通道、传播终端高效对接等。数字内容将推动系统运营商的技术升级和服务的增值,这是数字出版产业链延伸的另一个途径。
3、数字内容的应用
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数字内容的具体应用,如“汉王”现在推出的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电脑等个人终端数字阅读等,但这些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数字内容的丰富和应用的升级,数字终端的开发空间还将非常广阔。数字内容的广泛应用将催生丰富的数字衍生产品。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过程始终和数字技术在内容产业的开发和应用相关联。传统出版业在数字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上几乎是空白,人才和技术的短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的转型,但只要成功转型,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将是历史性的变革。
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动力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靠什么去推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和企业家的使命
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都希望能面向未来、影响未来并做强做大。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出版企业和出版产业的未来命运。因此,出版人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实现出版企业和传统出版产业的成功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出版行业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2、社会资源的推动
社会资源含政府、企业、社会大众的资源,国有、民营、海外的资源等。资源涉及资本、技术、人才等众多领域和层面。正在推进的“三网合一”工程,将广泛推动数字内容的消费,社会大众海量数字内容的需求将催生数字出版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将由机构的推动变为数据的选择性网上交换。
3、资本市场的推动
数字出版产业如果不和资本市场对接,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将十分有限。目前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募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传统出版业的再发展,募集资金投向数字出版的几乎为零。如果在近期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若干以数字出版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那么将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尽管汉王科技已经上市,但是他的技术应用层面是低门槛的,在内容的制作、传播和应用上的需求面向单一。因此,以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向纵深发展,其影响力和商机都是巨大的。
4、知识经济的推动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而数字出版是适应知识的集成、传播和应用创新的有效手段,所以知识经济正在并将持续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三、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创新点
1、跨行业捆绑、联合
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和技术的先天不足可以借助行业间的合作来有效弥补。如果能实现和其他飞速发展的关联产业联合捆绑,实现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的广泛融合,数字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将会十分可观。
2、知识内容集成方法的创新
纸质图书是知识载体的一种方式,只能发扬光大且不会消亡;而知识的数字表现,是一种新兴业态,一定会兴旺发达。变化知识内容的集成方法,也就变化了享受知识的消费方式。当前的电子书只是简单的文字复制,而知识的数字表现将十分丰富。数字知识内容的集成创新将使知识的应用变得高效,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宽广。
3、资本构成的创新
目前出版业的资本结构和投资主体过于单一,不利于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出版业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完成与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丰富企业的资本构成。通过和出版业关联度很高的信息化规模产业实施资本重组,并通过资本带动人才和技术的融合,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增长;通过“借壳上市”可以缩短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时间。
4、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创新
要通过数字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数字知识内容表现方式的引导,改变大众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制造机会来拉动对数字内容产品的消费需求。要把知识载体从纸质到数字的转化理解为对知识的享受和消费过程的转化,丰富的需求是创新的巨大源泉。
5、内容主体地位价值的创新
出版产业链的延伸早已形成,如果没有好的出版内容,哪有好的电视剧,哪有好的电影?只是出版人对出版内容的价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怎样体现“内容为王”的主体地位?将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效结合同样需要创新。
6、将出版业的管理者培养成企业家
行业内没有若干规模化的企业不足以构成为产业,没有企业家的精心打造很难造就规模化的企业。出版业的改制只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始,企业家的成长要经历复杂市场环境的过程磨砺。培养和引进企业家是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途径。
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行业保护
1、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强制实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数字内容的盗版方式更加方便,传播更加快捷,如果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辛辛苦苦投入人力、财力和精力制作的内容将会毁于一旦,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同时,数字防盗版技术的研发是数字出版企业自我保护的重要途径。
2、用高新技术满足多样化和普及化的需求
数字知识内容的多样化和消费的普及化,决定了面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要用不同的知识内容集成方法和集成技术。现在的硬件平台,比如网络、有线电视等,已经开始搭建到家家户户,促进了数字内容消费的普及化。目前的出版人,对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技术不太熟悉,这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或者速度太慢的重要原因。汉王电子阅读器在电子阅读的普及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电子阅读器很快将会生产过剩,就像图书一样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因为它的技术应用层面不复杂,制作门槛低,且知识内容的消费形式单一。数字出版必须借助高技术手段,开发高技术工具,满足数字知识内容更高和更丰富的需求,提高数字出版行业自我保护的门槛。
3、数字出版的标准化实施
电信行业、机械行业等快速发展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在标准的引导下,企业可以规范、规模发展并方便和国际接轨。要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发展必须有行业自身的标准。这种行业标准,不仅可以保证行业内的数据互换,也是行业准入的基础,同时也是行业保护的一种手段。
4、人才、技术、资本的保护
各行各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积聚了大量的人才,能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是通过很多激励的办法去激励并留住的。数字出版产业如果没有政策层面相应的激励方案,急需和短缺的人才很难进来也很难留住。同样,技术和资本也需要靠政策、制度、激励等去保护、呵护。
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地效应
1、产业基地的建设能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
目前的数字出版产业依赖的资源比较短缺,也比较分散。要把这些有限资源合理和高效地利用起来,基地的企业扎堆是有效的方式。
2、联合或重组的资源和机会相对集中
通过基地实现企业扎堆,关联企业容易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优质资源就能方便的实现优化和组合。要打造一个成功的上市公司,单靠个体一步一步的去艰苦奋斗,过程漫长也相当艰难。如果有限的资源能实现快速和优化的整合,那么打造上市公司或实现公司的规模发展的步伐将会加快。
3、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聚集效应明显
全球和“光”相关联的企业和人才都知道武汉“中国光谷”,所以全球在激光、通信器件、光纤光缆等领域的投资、择业或采购等,将会首选中国武汉,这就是基地效应。
4、政策应用和行业监管便利
在基地的基础上,可以集中研究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激励措施,同时行业监管更加方便,尤其是对于内容行业,这种便捷的监管,责任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