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长期致力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杨一平教授说:“灾后人们非常需要心理干预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心理知识和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帮助自己和他人,驱散阴霾、点亮希望,快乐美好地生活。”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难,国殇!健康人转眼变成了残疾、妈妈的宝贝一下变成了孤儿、美好的家园突然成了废墟······
时至今日,“5.12”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创伤和悲痛还是没有从人们心头完全驱散。
10月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震后5个月自杀,疑悲伤过度。一些同事回忆说,董玉飞人很幽默,以前经常爱讲笑话,他的笑话和他笑起来的样子很有感染力。但大地震后,这些都改变了。 生前乐观的董玉飞坚强跋涉过灾难的河流,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组织工作,他应该是一个坚强男人。可如此硬汉子还是未能挡住孤独、焦虑和抑郁带来的精神摧残。这起悲剧再次告诉我们,落实心理救助长效机制,是不容忽略的严峻事实。
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学人在行动,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生命不曾放弃------灾后心理康复指导》是他们献给灾区人民心理康复的实用科学指南。
《生命不曾放弃------灾后心理康复指导》是由华中科技大学长期致力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杨一平教授,万晶晶老师、章劲元老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学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团队创作而成。
图书简介:
本书的适用对象:经历灾难等创伤事件后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包括缺少专业知识的自助者和拥有专业知识的助人者,以及各级相关机构的管理者。
本书的主要特点:可读性与实用性是本书最突出的亮点。所有章节的写作均以阅读人群的亲身经历作为切入点 ,以心理创伤康复与治疗的知识为支架,辅之以“知识链接”“小贴士”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精心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在轻松、共情的背景下与读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者不仅关心社会的救助资源,而且关注读者自身的内在资源,字里行间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对“生命不曾放弃”的主题做出了很好的回应。
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由“自助篇”与“助人篇”两大部分组成。自助篇:第一章 灾难后我们会有什么反应;第二章 不同人群的特殊反应;第三章 如何从灾难带来的痛苦中走出来 第四章 重建心灵的家园。助人篇:第一章 灾难后我们应为哪些人提供帮助;第二章 进行心理援助的主要途径;第三章 心理援助的方法;第四章 心理援助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原则;第五章 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第六章 援助人员的自我保健。在助人篇第3章和第5章后面还专门列出了推荐阅读的书籍和一些相关网站的网址,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学师生们孜孜不倦、辛勤付出的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让我社的编辑们非常感动,这本心理指导书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有着极强的目标性和指导性,我们充分相信,读者会从中受益,特别是面临心理危机的灾区读者,甚至可能因此书改变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