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安徽、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山西等地广电与网络视听相关专业职业院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汇聚汤逊湖畔,共同探讨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与教材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一级巡视员魏开鹏致辞并就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教材建设作出指导。魏开鹏巡视员在致辞中明确指出,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与教材建设旨在适应当前广电视听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工作情况,为行业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紧跟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他强调,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在于其内容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还特别融入了数字媒体、网络直播、智能传播等新兴领域的前沿知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余庆总编辑代表出版社发表欢迎致辞。余总编指出数智时代新技术蓬勃发展,全球广电与网络视听产业链正加速智能化转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全局视野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战略考量,特别发起了本次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旨在汇聚产教智慧,探讨广电与网络视听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业化全媒体人才能力提升的需求。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张昆受邀从四对矛盾关系出发阐释了应如何编写教材。他以独到而深刻的洞察力,从四组关键性的矛盾关系出发,详细而生动地阐述了在编写新闻与传播领域教材时应如何平衡各方要素,以确保教材内容既全面又具有前瞻性。这四对矛盾关系不仅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以及技术驱动与人文关怀等多个维度,也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考量、细致入微的框架,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能灵活应对快速变化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会议第二阶段由山西传媒学院副院长郭卫东教授主持。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玉香教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副院长张卫东教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传媒系艺术系主任田建国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雷珺麟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吴跃平教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郑怡文教授及相关院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共同探讨了选题书目和主编人选等重要议题,为教材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会议中,各位专家围绕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实用性及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契合度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不仅针对教材形态、教材定位和教材体例提出了宝贵意见,还特别强调了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前沿探索,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的开发方案,包括各阶段的时间节点、质量控制机制以及预期的出版规模。
最后,郭卫东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各位代表在会议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并强调了专业与教材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希望各位代表能够继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教材的建设和完善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1月5日下午,与会代表们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进行考察,深入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广电与网络视听领域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围绕“寰球民意大数据与国家形象”“智能健康传播与公共卫生”“云传播与万物互联网管理”“智能新媒体与战略传播”四个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开展系统性、多视角的交叉科学研究。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专业与教材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行业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借鉴会议成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广电与网络视听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