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已近尾声,一年的四分之一又过去了,在这个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月份,出版业发生了一些大事,也在为即将发生的一些大事准备着。3月,两会召开,有关出版业发展的问题和未来,被集中探讨;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在即,经历了延期,不少行业活动也相继重启;在图书出版方面,主题出版和考古类图书在这个月备受瞩目;实体书店关关停停,也有不少新书店涌现,此消彼长,引发出版业同仁们对书店经营的思考;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各大国际书展,也在筹备中……
两会提案聚焦出版业痛点,不得不提的盗版问题
3月5日,两会开幕,期间,行业有关提案纷纷出炉,如强调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不良的图书低价竞争,规范价格市场;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等等。而有关出版业各方面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谭跃、潘凯雄联合提案,就严重影响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提案中提到2020年岁末,著名作家郑渊洁通过微博发文曝出某平台上有店铺出售自己作品《郑渊洁家族教育课》的盗版一事,引发业内多家出版社和多位作家对该平台的大规模“声讨”。而类似这样利用网络平台公然出售盗版图书的行为几乎屡禁不绝,出版方维权效率低、成本高,赢了官司未必有收益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对此,两位委员提出建议,我国图书侵权盗版行为之所以屡禁不绝,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法分子犯罪成本过低,而一些平台与消费者也并不认为自己买卖盗版图书就是助纣为虐。因此,必须加大对从事制作与销售盗版图书各个环节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立即严惩不贷;同时加强法制宣传,在全民中树立以买盗版为耻的文化观、价值观与法制观。
电商平台商户买卖盗版图书,平台听之任之不加规范,普通消费者对此事的看法和做法要么模棱两可要么助纣为虐,甚至“盗版书不是假货”已成为“常识”。追根究底,还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打击盗版、严惩侵权、保护原创,平台方不可对盗版图书买卖行为有所姑息;还要提倡全民阅读与学习,提高国民素质,树立以买卖盗版为耻的正确价值观。
而在解决盗版问题时,出版人也应该审视自身。正如图书文教行业电商资深专家金文所说,当下,单一的纸媒内容已不能满足消费社对内容形式多样性的要求,出版社需要在策划阶段就能够将优质内容以多种媒介形式融合出版,而不是将纸质书出版后再考虑将内容制作成其他形式,造成出版滞后的局面。
同时,做到内容和包装一体化,利用互联网手段,如激活验证、App注册、在线点播等方式,实现线上产品与图书的融合交互,打造产品闭环。还要重视运营,针对性地为自己的流量内用户提供服务,从而达到变现的可能。
订货会开幕,行业活动重回正轨
3月,出版业的活动相继重启,经历春节前后疫情的反扑,出版业一年一度的重要展会北京图书订货会延期举行,自官方宣布活动重启将于3月31日开幕后,参展商们纷纷摩拳擦掌,积极筹备这次期待已久的行业展会。

2021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首场图书出版行业盛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图书订货会首场亮相。本届图书订货会场内场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达200余场,新书有40万余种。延续疫情期间的常规做法,订货会将在线上线下同时举办,同时还设置了央广直播间,由主持人实时播报现场动态。
此次图书订货会也将充分应用线上平台,进行订货会的各项服务,例如线上展台挑选、主题展线上呈现等。并且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进行订货会的整体宣传,直播间请知名主播进行现场直播,利用视频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带货直播功效。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整个行业都产生可很大影响,行业活动线上线下并行的趋势愈加明显。此前, 3月15~19日举办的2021年全国馆配商春季图采会便是以“线上订购”形式开展的。线上图采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家出版社、2000多家图书馆和书店参加,新书品种达20多万,总采购码洋达3.43亿元。

主题和考古类成热门,中少总社发布两大好书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因此,主题出版格外受到关注。不久前,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关于主题题材的内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和讨论。尽管对于主题出版的重要意义,业内同仁众所周知,但现在实际策划出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
以往,主题图书主版被简单地认作是政治任务,图书内容往往侧重理论,不够通俗,或空喊口号,难以亲近普通读者,也因此市场化程度始终不高。由热播的《山海情》可见,主题内容也有喜闻乐见,为市场所接受的可能。同样,主题出版只是众多图书题材的一种,做书不应该被题材类型所限制,而是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主动根据用户的需求,提高内容质量,丰富出版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将主题内容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做好市场化营销,扩大宣传,让主题出版业更好地传播。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一直有较好的表现,每年出版20多种主题出版物,其出版的《长征大会师》《共和国血脉》,被改编为影视剧热播;数字化出题出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在喜马拉雅的点击量达到8.5万。
这个月,同样引起热议的还有考古类图书,原因是此前三星堆出土了数百件重要的文物引发热议,考古再一次被公众提及。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三星堆遗址发布了最新考古挖掘成果,再次掀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因而,考古相关的图书一时间也引起大众的关注,仅与三星堆有关的便有《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等,除此之外《考古有意思》《国家宝藏》等考古图书皆在电商销量激增。

三星堆多个相关话题成热搜
以往大众对于考古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热播的“盗墓”主题的影视剧而来,不同于紧张刺激的“盗墓”情节,真正的考古需要诸多理论知识,如何通过出版图书,让神秘的考古更贴近大众,与现代的日常联系起来,讲好文物的故事,还需要出版机构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此外,近期有不少出版机构都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出版计划,3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推出了2020年必读好书和2021年值得期待新书两大榜单,囊括了主题出版、儿童文学、科普历史、儿童绘本、卡通动漫五大类别。其中,2020年必读好书榜包括美丽中国 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陪孩子读小古文”系列、《伟大是怎样炼成的》《爸爸的火车》《别把妈妈藏起来》《探秘生命密码》《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图画书》《明亮的黑眼睛——赵丽宏致小读者》《勇探世界尽头南北极科学考察笔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中国登山队的故事》10本。

2021年推荐新书榜包括《伟大也要有人懂: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修订版)、“植物大战僵尸2·恐龙漫画”系列、《探秘中国恐龙·发现地球霸主》、《乘风破浪去远洋》、“可爱的中国”系列——《我是护旗手》、《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彩绘注音版)、“读懂经典”系列、《拆信猫时间:爱摔跤的猪》《奇妙太空之旅》《钱嘟嘟校园日记》10本。

实体书店生存艰难,书店“重做”有必要
不久前,Pageone颐堤港店宣布将于4月22日闭店停业;北京师范大学附近有着22年历史的盛世情书店也于3月14日正式停业,引发了不少读者的惋惜和缅怀;2020年底,佳作书局798店在开业仅一年半便宣告撤店,疫情使一批书店遭遇了重创而关停。
但另一边,也有不少新的书店在陆续开张,继杭州和上海点相继开业后,茑屋书店西安店也在3月27 日开业,与大众所熟知的书店或书城最大的不同是,茑屋书店内的所有店员都被称为“生活提案顾问”,因为他们自身被那就是某一领域和行业内的达人。同一天开业的书店还有深圳覔书店坪山城市书房,其特色是以”人文+创新+办公”为核心,集文化创意、阅读分享、商务社交、灵感办公、路演展销等为一体的文化磁场。

23日开业的东华大学出版社文绮书店坐落在上海延安路校区,“前店后厂”的书店依靠东华大学纺织、材料、设计等特色学科,添加了文化讲座和艺术展览等经营业务。此外,书店连锁品牌西西弗在江苏南通的万象城新店于27日开业,品牌“咖啡+阅读+文化”的经营模式延续在此。


西西弗书店南通万象店实体书店关关停停的同时也陆续有不少新入局者,书店的未来究竟如何?说到底,疫情只是加速了传统书店的沉没,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传统书店不能提供满足当下大多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需求的服务,大量的消亡是必然。
但是,实体书店有实体书店的价值所在。近年来,众多相关人士相继提出了书店“重做”的提议,书店需要寻找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和商业模式,将自身打造为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载体。这是当下书店业需要解决的难点,过程可能漫长也有可能是一阵疾风劲雨,但对书店有着情怀的“读书人”们,都在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活动相继恢复,国际书展能否顺利举行未可知
由于全球疫情,各类文化艺术活动都受到影响,各种图书展览会去年也相继取消。相较于国内疫情防控的措施和速度,国外不少国家的情况此前都是不容乐观。但今年还是传来了一些好消息,近日,法兰克福书展宣布将举办2021年线上和线下混合书展,并已开放参展商注册。现场活动定于10月20日~24日举行,主题为“再连接”(Re:connect)。加拿大将成为2021年展会的主宾国。

去年,书展组织者也曾希望举办一个线上线下的混合活动,但受疫情限制,完全转向了线上举办,因此,去年书展的一些计划转移至2021年的活动中。书展负责人尤尔根·布斯(JuergenBoos)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交流和知名度。”
同样,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童书展此前也宣布将于6月14 ~17 日举办2021年的活动。各国疫情趋稳,但各类线下活动的举办首要事项仍是保护参展商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因此取药主办方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来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形式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