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一个什么职业?有人说,编辑是跟文化打交道的职业,也有人说编辑是跟市场打交道的职业;有人说,编辑是跟书打交道的职业,也有人说编辑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有人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也有人说,编辑是通过出版物照亮社会的职业……也许每位编辑都曾有过一段审视出版价值、追索编辑意义的岁月,也许每位编辑都曾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过些许困惑,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选择了做书。
于是,他们中一些经验丰富、能力卓越、思维开阔的出版从业者,逐渐成长为“牛”编辑。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情感、人和书、我们和时代……都在他们的职业故事中汇为一炉,纤毫毕现。
擅长做选题策划
不合格的编辑各有各的不合格,但“牛”编辑的“牛”往往相似。无论是童书、社科书、还是大众文学,这些“牛”编辑都非常注重前期选题策划与市场需求的对标,乃至对选题策划本身的内涵也有独到见解。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豚传媒”)的伍艺用“挖掘潜在的用户需求”和“深挖用户的细微需求”,来阐释童书选题策划的思路。以其去年引进的爆款童书《数理化全都难不倒我》为例,她先看到了“给孩子找一套有趣的科普读物”这个家长的普遍需求,然后挖掘出“知识性”“高颜值”“轻量化”等精确的需求点,有针对性地打造产品。
选题具有偶然性。比如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赛男就把选题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到有趣的事情、听到新鲜的消息,都会潜意识地想想,能不能成为一个图书选题。”她做《北洋夜行记》的选题来源,就是自己阅读微信公众号“魔宙”的推文时候发现的。
但世纪文景的贾忠贤却对偶然性选题保持着某种“不信任”,她更主张选题策划时带有一种做产品线的眼光,而其根源是旺盛的好奇心。“单个的选题具有偶然性,只有建立起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线,才能让选题具有持续性。”
精通营销是必备技能
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营销战场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的今天,作为编辑若不懂营销,简直像网络小说写手不会用电脑一样荒唐。对于图书产品而言,营销并不意味着求全、求量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必须针对产品定位,实行精准营销。正如磨铁图书的七月所言,有时候“一条爆款短视频,可能比10场签售活动要有用。”
海豚传媒信奉与图书匹配的“人设”营销,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情绪是高度雷同的”,因此,在做《数理化全都难不倒我》的营销时,他们在“双11”当天,找到了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其北大学霸、寒门逆袭的励志人设很好地加持了图书,当天直播带货接近1.4万套,成为一次成功的精准营销。
此外,编辑做好营销,还能在深入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意外收获”。在赛男看来,“营销工作可以反过来检验选题策划的角度”,从市场的维度验证前期策划是否有盲点,从而为后续选题操作,提供新的参考标准,以促进图书的单品效益。并且,在营销工作中,编辑还能发现新的作者。编辑是什么?某种意义上,编辑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中转站,当我们用积极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时,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化学反应”。
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以上讲得均为“术”的层面。工作有“术”,则心中有数。但“术”只是“道”的载体,君子心中有道,“术”才能生发出新的意义,乃至促成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核心问题是,编辑如何理解出版工作,如何定义出版的价值呢?
回首做编辑的这30多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李橦认为,“图书编辑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职业”,但每天在不同的“矛盾”之间周旋、平衡,才让这份职业更有成就感。“轻与重”“静与动”“杂和专”,编辑要看淡金钱,却要重视经济效益;要静心伏案,却又要东奔西跑;要博学多才,又要在相关领域有所专长……能把这种种矛盾集于一身而不紊乱,或许就能成为“牛”编辑。
从另一个维度看,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实时流向市场的出版物,终归负有影响时代、塑造社会价值的功用。作为知识阶层,若能善用公器,以出版物有效参与社会问题,推动社会之进步、政策之完善、民生之改善,那不正是出版人真正的价值吗?正如贾忠贤所理解的那样,“拿出显微镜来观察中国社会的肌理,用精细化的视角解构社会问题,一方面展现中国智慧,另一方面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