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闻搜索

新时代下出版工作要守正创新

发表时间:2020-08-12 发表人:zongbianshi

编者按:新时代下,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应当守正创新、拥抱变化。在具体工作中,究竟如何“守正”,如何“创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刘辉给出了以下建议。

2018年8月21~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会议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如何做到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1597658702853080027.png

新时代出版工作如何“守正”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守正”,就是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守正”,首先要“守社会效益之正”。出版工作始终要明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工作肩负着生产精神食粮、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素质、建设社会文明的神圣使命,这也是出版社性质所决定的。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守正”,其次要“守中国故事之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价值、发出中国声音,关系到国家形象,关系到国际话语权,关系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讲好一系列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认识中国。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守正”,还要“守原创出版之正”。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伟大的变革和创新,出版社的编辑策划选题要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和文化支撑作用,着力策划和打造出既属于这个时代又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精品图书。编辑要在选题策划、增强原创能力上下功夫,主动策划选题,邀请权威作者研究、创作,做到策划一批、出版一批、储备一批,杜绝平庸、低质、重复、缺少新意的图书。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守正”,最后要“守图书质量之正”。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提高图书产品质量,对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推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出版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具有重要意义。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体现工匠精神,在选题策划上精心论证,在编校加工中精心打磨,让出书速度“慢”起来,让编校环节“实”起来,让图书质量“优”起来,让单品效率“高”起来。

新时代出版工作如何“创新”

出版工作的“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守正”是出版工作的根基、前提、保障,解决的是去哪里的问题,“创新”则是出版工作的源泉、动力、能力,是“守正”的实现路径,解决的是怎么去的问题。出版工作要走在前列,任何时候也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脚力创新”。出版社的编辑应该从被动接受来稿转变为主动策划。80后、90后编辑逐渐成为各个出版社的主力军,但很多年轻编辑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作者队伍,很多时候需要社领导、编辑部主任“给稿子”。要打破这种僵局,年轻编辑就要主动走出编辑室,去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让自己的“脚力”发挥出来。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眼力创新”。策划图书,从选题到作者、内容到形式、语言到修辞、结构到装帧,都需要编辑负责完成。今天的选题创新要求编辑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有较深入的了解,对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人员有较深入的了解,对相关图书的未来走向有较准确的预测,并对选题操作的全过程有全面的考虑与统筹安排。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脑力创新”。勤思考、善琢磨,是一个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脑力创新”。在新时代下,出版物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消费方式不断变化,从而催生了许多新的出版形式。近年来,很多出版社通过加强互联网和出版形态的创新,推出了融媒体出版物,让传统纸质出版物找到了重生的可能。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笔力创新”。“笔力”是编辑的创作素质,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练不好这门基本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而“笔力”创新在于观点的创新,也就是“脚力、眼力、脑力”创新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宣传形式的创新。所以,编辑树立“四力”创新意识是保证出版业创新并使之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应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强守正,守正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息。坚持守正,持续创新,新时代的出版工作大有可为,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