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闻搜索

新时代传统出版社的人才队伍建设

发表时间:2020-05-22 发表人:zongbianshi

机械化印刷、造纸、装订技术进入出版业,改变了图书出版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打破了出版资源、资金和利益的垄断,在技术层面促进了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机械化、规模化的出版活动,加深了出版物对社会、文化和生活领域的渗透,出版行为开始具有商业化特点。业态改变直接影响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业者也从单一的掌握出版技术,转向编辑、技术、管理、营销、传播等多维度、复合型的技能学习。出版业已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了技术升级,开始朝着市场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现代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出版业,传统出版行业的从业者面临更大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挑战。为了激活出版社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转企改制开始了,出版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日臻完善,出版人的能力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提升。

出版社如期完成转企改制,整装待发,以更符合出版业发展需求的姿态进入新时代,在改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和转企改制的环境中,出版社人才建设的“垒土”早已超越准入门槛,它的提高,已然成为基于从业者的精细化分类的二次提升。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推动了从业者与作者、读者的协同创新,出版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一定意义上使从业者进入“被动位置”。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在复合型要求之上,精准定位出版业不同职位的专注化、极致化规划,成为出版社新时代人才建设的主要方向。

交互式的内容编辑

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打破了传统阅读模式,电子阅读改变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编辑出版业态,强应变能力成为编辑串联其他能力的重要主线。融媒体时代,信息产生主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编辑对内容生产、修正和把关的责任不断增大。

尽管在业态变革的冲击下,编辑在出版各环节中的权重似乎下降了,但其个人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仍是出版物优劣的关键。无论对编辑个人还是对出版社而言,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是保持编辑队伍不断适应新生产方式的必备技能,编辑的政治、文化、专业、创新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图书内容生产质量的保证。在新的出版模式下,编辑需要运用自身所学,通过挖掘不同读者的需求,进行选题、内容、手段的细分,从而实现出版物知识、文化的高效传承。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同样应当是传统出版社编辑人员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出版物的实用性和读者体验的优化,仍然要依托编辑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和视野格局。

搭建良性数字阅读生态

在电子书和纸质书谁更适合阅读的讨论声中,电子书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图书出版的一部分,技术力量挣脱了印刷传播中的介质束缚,使阅读变得更加迅捷、方便和融屏化。数字出版内容开发与生产的深耕细作,传统出版社品牌效应的持续发挥,越发难以单纯依赖传统编辑人才和技术。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跨专业人才不断加入,专门从事出版产品功能开发,确保功能可用、易用,负责阅读软件发布、安装和维护,从源头上保证数字出版内容供给和共享。

新旧阅读媒介的迭代发展,目前尚停留在信息技术整体发展对数字出版的整体推动上,尚没有对数字出版技术进行新的专项研发和升级。融媒体时代,出版业应当发挥跨界融合的优势,培养专业的出版编辑工程师,对优质内容进行多渠道、多向度的开发,挖掘出版物的内生动能,提升读者体验。

与读者共创出版运营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之广,已经造成一次公共危机,直接影响了常规化的出版活动。在如此严重的危情之中,围绕出版物的线上运营工作并未按下暂停键,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推送信息也没有停止更新。可见,万物互联为出版物运营,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契机和可能。在出版社的公开招聘信息中,也可以明确看到对于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定向招聘,负责新媒体渠道管理、拓展,内容的创作、编辑、审核,以增强对出版社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e304c72eab3754af285249b2f127a8f.png

新媒体运营是出版社发展的“加速器”,以短平快的特性将出版物第一时间展示给读者。在出版物的运营之外,数据运营能够通过用户的活跃度、留存率、召回率等信息,量化管理读者阅读,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出版产品进行持续改善,提高运营效率。吸纳专业运营人才,开拓发行渠道,形成覆盖面更广的销售网络,是出版社长久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出版销售的内驱力激发

B2C购物模式冲击了实体书店,线上购书平台纷纷兴起,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当当更是作为主营图书的互联网商城彰显优势。传统书展、签售会销售功能的“失效”,以及读者消费习惯的变化,敦促着出版社销售模式的转变。市场更加注重顾客的多元需求,专业销售人才用营销反向影响选题策划,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联动,满足不同读者的购买需求,重构销售供应链。在维系线下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寻求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拓网络销售方式,推动IP资源的孵化、落地。专业销售人才能够积极配合出版社的生产运作,掌握市场竞争情况,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在同业中突出重围;并结合出版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运用融媒体思维,将产品销售与出版策划、发行推广相结合,形成出版业梯队结构,树立品牌名片,俘获读者的购买力。

转型即是未来

进入新时代,出版社致力于打造“出版—发行—销售”融合的一体化产业链,对现有人员培养、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人才的创新行为,完善出版人才的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出版业的发展对“新鲜血液”也提出了专业化、多层次的要求。为了保证补给,高校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上,也需要对师资结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尤其是在学生的专业实践方面,搭建老师指导、自办自管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意识,赋予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新力,以适应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变化。2012年,数字出版列入本科的招生目录,以新技术为核心,将传统印刷出版与数字媒体、网络传播有机结合,为出版业注入新生力量。

传统出版社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次破立结合,培育导向和模式亟需重塑,这是推动出版业发展和出版物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新的人才发展战略以职业准入、岗位特色为基,确立分级、多元的引导模式,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重视出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聚英才而用,强化领军人才的作用,统筹培养专门人才、紧缺人才,只有创建新的人才发展环境,打破专业桎梏,让各领域人尽其才,新时代下传统出版社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