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闻搜索

新时代,大学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19-11-15 发表人:zongbianshi

11月3-6日,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简称“大学版协”)2019年年会暨第32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在重庆召开。此次年会秉承了此前的优良传统,突出“展示、交流、服务、发展”的办会主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促进大学出版的健康持续发展。

1573450607699079133.jpg

年会期间,还同时召开了第八届大学版协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会员大会,举办了大学出版主论坛、出版质量管理论坛、融合发展论坛,以及向重庆大学图书馆捐献图书活动。

自1987年创办以来,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成为一年一度大学出版界成果展示、形象宣传、工作交流、业务研讨的盛会,为推动大学版协的工作,促进大学出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又顺应时势,增加了年会、精品图书展等活动形式,将重心进一步向工作研讨和学术交流倾斜,以强化大学出版的教育和学术特色。今年,为了响应书香校园建设,进一步扩大大学社在高校师生中的影响力,本届订货会在图书宣传展示功能上进一步做出调整,突出公益性,在举办百家大学社精品图书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添加了图书捐赠活动。大学版协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简称“清华社”)社长宗俊峰代表大学版协向重庆大学图书馆捐赠8000余册图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代表重庆大学接收捐赠。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融合出版逐渐升级的当下,提升出版物质量、转型创新、融合发展等热点问题成为本届年会讨论的焦点。会议期间,在以“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主论坛,以“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编辑视角下的出版质量管理”和“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两个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交流了经验,并对未来大学社的发展做出了研判和规划。

高质量发展时代,大学社面临更多挑战

当下,不论是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还是出版业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迭代,都对大学社的选题策划和出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印发的《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说明了国家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宗俊峰说:“大学社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提升自我素养,加强内容、管理、融合等方面的建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内容上,大学社作为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的排头兵,在“专精特新”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秀的前瞻意识,但这同时也导致了产品市场化不高、选题较为集中等问题。如在主题出版方面,大学社的选题多集中于哲学、政治等领域,多元程度还有待加强,并且这些选题的叙述方式往往比较严肃,市场化推广相对比较困难。宗俊峰还补充提到:“在转企改制后,与传媒、教育等其他出版社的直接竞争使得大学社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就要求大学社必须花更多力气打磨精品,从各方面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融合发展上,数字化时代对大学社提出的要求不是简单地将纸书电子化,而是要把学术内容组合成有机系统,用新兴技术手段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也是对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的挑战。从技术上来说,大学社专业人才数量较少,传统编辑的转型需要时间,相关人员的缺口还很大;产品内容交互性不强,与用户丰富的线下需求难以完全匹配。从组织架构上来说,大学社对新形势、新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提升,意识、规模和资金等方面都显得较为薄弱。从运营上来说,版权、营销等问题也给大学社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不小压力。

在管理上,由于大学社依附于母体大学,体制上涉及到的问题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层面也更多。一是在发展目标上,既要考虑与母体大学的契合度,又要有反哺母体大学,服务科研的意识;二是在制度上,许多大学社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发展战略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三是和其他出版机构一样,大学社也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人才的管理、考核和薪酬制度,对大学社来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燕山大学出版社社长陈玉说:“大学社与大学是唇齿相依、相互滋养的关系,只有方向统一,才可相互借力。”

全面转型升级,推动品牌建设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许多大学社选择主动出击,在坚持以质量为本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规划了新时期的发展路径。一是把握“专精特新”的出版优势,盘活现有资源;二是倡导思维转变,加速构建融合出版格局;三是优化内部结构,加强出版队伍建设。这样从内向外、自上而下的转型升级既能给出版机构提供更加健全的体制保障,提升抗风险能力,也能为未来的多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资源方面,每家大学社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母体大学。依托母体大学的优势资源,大学社可以深入自己的优势领域,挖掘原创优质内容,打造学术文化品牌。如重庆大学出版社(简称“重大社”)尝试调整产品结构时,坚持在凸显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板块化、系列化选题建设,推出系列教材和图书,重大社社长饶帮华说:“我们重点围绕建筑、机电等几个主体板块,组织专门的编辑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系列教材。”又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华东师大社”)基于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出版了许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文史哲、心理、教育类学术图书。如此建立起来的出版矩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社打造优质学术品牌,更有利于国际交流,推动精品内容“走出去”。

在融合发展方面,许多大学社同样选择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进行多元探索。如清华社利用自有内容和兄弟社的优质资源,面向高等教育图书馆建立了名为“文泉学堂”的线上电子书资源库,重点覆盖以计算机为主的泛理工学科和以经管为主的泛社科学科领域。西南大学出版社(简称“西南大学社”)则从深耕多年的基础教育做起,开发了中小学个性化教学服务平台、中小学智能题库、中小学电子教材、AR应用、听书等产品,数字出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这既有利于巩固传统出版的优势,同时也能将多年积累的用户、品牌等资源利用起来实现进一步发展。”西南大学社社长米加德说。

产品和想法有了,体制和运营自然也要跟得上,一方面要有快捷高效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则要保障产品质量、做好编校工作。前者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简称“北医社”)在生产上采用全流程ERP管理,使编务、印务、发行、财务4大模块互通互联,提高了单品成本核算效率,实现了各出版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另外,还建成了在线采编动态出版系统,北医社社长王凤廷介绍:“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多人协同采编,将纸质、数字出版物进行同步发布,将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流程结构化管理。”后者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采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设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管理部和分社质量管理员,进行全流程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前端和后端配合,共同推动出版流程“既好又快”地发展。

坚持“双效”统一,将重心延伸到终端读者

新时代,大学社作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专业出版主体,除了要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外,还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此次年会期间,大学社就做好主题出版、推动全民阅读以及“走出去”等话题交流了经验,并对大学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出版机构需要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作为国家出版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社在主题出版方面不断发力,主动策划、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出版发展道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许多大学社已经策划了不少好选题,积极启动组稿、选稿工作,并努力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推动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打造精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全民阅读既已成为国家战略,大学社承担其推进工作也就义不容辞。年会期间,百家大学社精品图书进校园暨图书捐赠仪式举行,据大学版协副理事长、发行工作委员会主任余兴发介绍,本届精品图书展共有90家大学社参展。各社希望通过精品书展,展示宣传、推介大学社的出版成果,更好地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同时,各社也积极打造高校校园书店,让阅读落到实处,以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牢记,我们既是出版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调研员王为衡说。

在“走出去”方面,大学社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近年来,大学社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对外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开拓市场、品牌落地的力度。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以汉语国际推广为主题,建立了立体化的渠道资源格局,为全球的汉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服务。华东师大社则推出了国内第一份由国家正式批准、完全由国内高校主办的教育研究类英文国际学术期刊《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ECNU Review of Education),掌握了学术研究和出版的主动性。大学版协也在今年8月与国内外出版机构联合举办了中外大学出版社学术论坛,并在之后组织成员单位赴法兰克福书展学习。宗俊峰说:“相比之前,这次书展上大家的目标更加明确、沟通更加积极,收获了许多意外之喜。”

到今年,大学版协和全国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已走过32载。32年来,订货会不断革新形式,以明确大学出版的新任务,完成新时代赋予大学出版的新使命。未来,大学版协将步履不停,继续成为促进大学出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为文化、教育、出版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