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不久,由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与法兰克福书展共同主办的“故事驱动”大会在京开幕。会上,德国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版权部主任诺拉·梅库里奥从该社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出发,为不同文化间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有效路径。
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是德国一家比较知名的出版社。每一家文化机构的理念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亦然,历史塑造了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独特的文化理念和运营方式。
在经济和理想之间寻求平衡
书籍是知识和信息的容器,同时也是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的桥梁。图书具有精神和物质两种属性。出版社出版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将图书这种文化资产变成经济资源的过程。在图书策划时,综合经济实用与文化理想主义,是成为一名优秀出版人的核心要义。
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也奉行着这样的理念。皮特·苏尔坎普于1933年进入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的前身菲舍尔出版社担任高层,并尽力带领这家出版社和他的作者们顺利度过艰难的战争岁月。1942年菲舍尔出版社被更名为苏尔坎普出版社。皮特·苏尔坎普于1944年被捕,所幸得以存活。在战争结束后,由于经营理念的差异,苏尔坎普出版社一分为二,旗下作家自由选择和哪家出版社合作。其中有33位作家选择了苏尔坎普出版社,包括赫尔曼赫斯、博尔斯特、布莱希特等著名作家。
在此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代表了苏尔坎普出版社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
第一,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几十年前至今,苏尔坎普出版社的核心理念便是为了作者而出版。这句话也成为了苏尔坎普出版社的品牌文化。
第二,发掘、培养一批能够长期持续出版的作品。在成立之初加盟的那些作者,至今都是苏尔坎普出版社非常重要的财富。这意味着出版社不仅拥有一批优秀作者,还能够出版相同作者的一系列产品。赫尔曼和布莱希特的作品仍占据了我们的产品的很大一部分。
第三,注重人文社科著作的出版。重点出版20-21世纪德国及国际上知名的文学作品和人文学术著作。这样的策略源于创始人皮特·苏尔坎普自身的理想情怀。苏尔坎普出版社将这种理念延续至今,并将人文学科作品发展成社内十分重要的出版板块。
促进图书产品的全球化传播
1963年,苏尔坎普出版社收购了英泽尔出版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1899年,主要出版经典文学名著的出版公司。它和苏尔坎普出版社的区别在于,苏尔坎普出版社通常偏向于新锐前沿作品的出版,而英泽尔出版公司则偏向经典文学作品的出版。
在积累了大量优质作品之后,怎样将这些作品的影响最大化呢?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重视获取作品的全版权。只有这样, 出版商才有可能对作品实现全方位的运营,进行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影视开发和外文版权输出等,壮大作品的市场,提高作品的影响力。以皮特·汉格斯的作品为例,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将其进行集中翻译,尝试全版权运营,与各国出版商合作,为作者寻求长远发展。
目前,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有多达400-450多个新的翻译合同,这些都在紧锣密鼓地商榷中。社内很多作家的作品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我们的档案柜上摆放着15000多个翻译许可合同。这被苏尔坎普和英泽尔出版社视为非常宝贵的财富。
这样的成就是如何实现的?第一个原则,了解合作伙伴和读者,并且信任自己的作者。无论他身处哪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都要信任他。要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目标市场和读者,以及每个细分市场的出版商,建立起自己的合作网络。
众所周知,如果文化相似性较强,那么处于两个不同国家的出版商开展合作会相对容易一些,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合作业务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出版人要学会旅行,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与合作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此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此之前,出版人还要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数据收集,为接下来的合作沟通做好准备。
第二个原则,重视翻译。译者在以图书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高品质的翻译便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图书。
第三个原则,要打造并维护作者的声誉。出版社需要一些文学界的作者或学者为作品撰写一些学术性评语,以此增加作者的声誉。
第四个原则,要想实现图书的国际性传播,出版社需要尽可能的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有所担当,作为被授权方,出版社有责任为作者做出的一切决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