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九届中国学术出版年会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文献社”)经销商大会在京举行。社科文献社社长谢寿光从一个学术出版人的角度阐述了“新时代的学术出版、学术伦理与出版者的责任”。
2018年,举国上下都在隆重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年为契机,学术出版界出版了很多令人称道的成果。但除了“改革开放”之外,“学术伦理”“学术诚信”,甚至“学术造假”“撤稿”,也是学术出版2018年的大事。我认为,这是中国学术大发展、大繁荣潮流下出现的沉渣在2018年重新被翻转出来,是官方和民众对推行学术伦理、恪守学术诚信、营造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高度重视的标志,值得正面看待。
2018年5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相信学术出版的前景可期。
学术出版机构必须尊重学术
在学术界,学术诚信和学术伦理是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的概念,但学术伦理是一套规范体系。我认为,所谓“学术伦理”,是指由各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在学术研究和成果交流传播及评价过程中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规范、准则,它用于调整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细分,学术伦理包括研究伦理和编辑出版传播伦理两大方向,我将其简称为“学术出版伦理”。
在学术伦理问题上,学术出版人不可缺失。在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或中国出版业,从来都是文责自负,没有哪一家学术出版机构主动提出为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为大量的学术资源浪费,为各种不规范的现象负责。但官方和学界没有提要求,不等于出版人就可以免责,可以置身事外。任何一家学术出版机构都应该尊重学术,对学术怀有敬畏之心,尊重学者,扮演好“最后的守门人”的角色。如果学术出版人失职,整个体系就会崩塌。在这种情况下,学术出版人应怎么担责,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术出版人要有一种伦理自觉,要主动担责,积极推行学术出版的伦理规范,并把这些规范作为整个学术出版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义。研究制定学术出版伦理规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学术成果水平,多出精品;抵制学术腐败现象,促进我国学术出版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升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国际地位。
第二,要把学术编辑融入学术共同体之中。真正好的学术出版机构、好的学术出版人应该形成“自由旋转门”机制,“编而优则研,研而优则编”,一个优秀编辑一定是知识的生产者、学术的创新者,能够做课题、做研究。国际学术期刊编辑都是大学学者,可以承担期刊审稿工作。但在中国,这却行不通。中国学术出版与国际学术出版之间的差距,与我们的学术编辑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在国家整体战略中,还是智库建设中,出版者可以发挥其他机构发挥不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专业精神,采取专业审稿、匿名评审、撤稿、公开召回的方式,真正担当起学术伦理、学术诚信“最后的守门人”的角色。
第三,要把学术出版伦理作为评价出版者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作为学术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社科文献社是第一家发布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出版机构,2019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定会加大关于学术诚信、学术伦理践行的内容,应该让学术出版人、学术出版机构对维护学术伦理、学术诚信方面做出公开承诺。
学术伦理是学术出版人的基本规范和守则
社科文献社作为一家中国学术出版机构,要做出四点郑重承诺。第一,主动自我施压,把学术伦理和学术诚信作为社科文献人的基本规范和守则,并作为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内容。
第二,加快学术伦理规范建设,将其作为基本内容纳入即将正式推出的《SSAP手册》,该手册推出后,社科文献社要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全方位开展培训。《SSAP手册》是社科文献社的编辑指南,力图打造成“中国的芝加哥手册”。在手册中,学术伦理内容不可或缺,且应该逐渐成为规范化条款。
第三,在严格执行传统“三审三校”编辑流程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专业编辑编审分开、预处理等编辑制度。社科文献社在严格执行专业编辑制方面做了10年左右的探索,要严格执行专业分工并不容易,但学术出版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性行为,所以我们的编辑体系里分为组稿编辑、文稿编辑、技术编辑和营销编辑四大类型。社科文献社还设立了预处理或预审制度。比如,所有皮书稿子交到出版社以后,先由皮书研究院做学术功能检测,实施严格的查重和退稿制度。
第四,要善待社科文献社的每一位作者、每一位合作方、每一位读者和用户。我们在完善定期发布版税结算报告制度的基础上,2019年将对所有社科文献社的作者实行年度报告制度。
只有学术出版机构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公开承诺,中国的学术诚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