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闻搜索

深化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服务馆配市场

发表时间:2018-07-02 发表人:zongbianshi

当前,新兴网络书店日益成为人们买书的主流市场,实体书店由于客流的不确定而销售日渐下滑,销售结果的相对稳定和确定让馆配市场成为馆配商、出版社激烈角逐的战场。但在热闹的馆配市场背后,也存在着市场机制不成熟、服务质量亟需提高等诸多问题,我主要从如何服务馆配市场方面,谈一谈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馆配作用突显,市场乱象相伴相生

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变革的冲击,使得图书零售市场不断萎缩,相反,图书馆却因其巨大的采购量而成为众多出版社的宠儿。出版社为何重视馆配市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国家对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投入,使图书馆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图书馆每年巨大的采书量是每家出版社都不容忽视的金矿,在电商采购模式的巨大压力下,其他销售渠道的式微自然使得出版社更加关注馆配市场。

第三,学术图书是高校出版社重要的出版方向和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则是学术图书最好的订购者和收藏者。

第四,越来越多的图书销售商跻身馆配供应商的行列,馆配图书成为众多销售商和出版社的销售支柱。

从2017年馆配市场总体规模来看,大学出版社占比23.44%,社科类出版社占比21.68%,科技类为22.07%,其他类别为32.81%。在馆配图书成为各家出版社的掘金富矿后,馆配市场的诸多问题随即涌现。突出表现在:馆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使得营销成本大大上升,但盈利增长却并不大;激烈的竞争让馆配招标折扣不断下探,一些馆配经销商为了追逐利润放弃了高折扣图书,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采购质量;馆藏信息不对称,馆社之间配合不够密切等,致使图书积压和退货现象严重;目前馆藏电子书缺乏统一标准,出版社应对机制不成熟等。以上问题暴露出图书馆、馆配商、出版社之间亟需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尤其是馆配商的桥梁作用有待提高,三方搭建一个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线上线下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供给侧改革,打造高质量产品

馆配采购和收藏重视的是图书的内容质量和制作质量,如果质量不合格,就达不到采购和收藏的要求。为确保图书质量,北京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大社”)从5个方面着手建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把好选题质量关和导向关,严格组织选题论证,合理控制出版品种规模,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先决条件。政治导向、学术导向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品牌、品质、品位,选题论证的严谨程序是保证导向正确的层层关口,品种规模和质量有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反向的撕扯因子,所以合理规划品种也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第二,出版社成立社长、总编辑共同担任组长的图书质量管理小组,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组织机构保障。只有社长和总编辑带头抓质量问题,出版社的质量问题才能落在实处。带头抓意味着不但每年要奖惩图书质量的优和劣,还要亲自抽查图书质量和检查印前图书内容质量。

第三,建章立制,建立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三审三校一通读、总编辑调审会审、印前质检、样书审查和成书质量抽检制度,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制度保障。对于出版社来说,并不缺乏制度,缺少的是坚持制度的精神和严格落实制度的态度。要使制度能长久贯彻下去就要问题公开、奖罚透明、公正考核,使图书质量成为每一位员工脑中的“长鸣钟”。

第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注重考核导向。通过制定社会效益指标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可以充分调动编辑部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多出好书,杜绝坏书。要关注图书产品文化属性的特征,文化属性外溢的社会效益是图书产品的内在品质。以高质量、高品位的图书产品去引导和影响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

第五,注重对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培训,提升编辑素质和编校技能,打造高质量编校队伍,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编校队伍是出版社图书质量的基本保证,不但要使编校队伍具有政治意识,还要具有市场意识、全局意识、品牌意识,使编校队伍成为图书质量的守护者。

2015年9月8日,《出版商务周报》发表了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hinese Book Citation Index ,简称CBKCI)入选图书数据,对1992年到2012年所有精品图书进行统计排名,北大社名列前茅,这个统计是对一个出版社各学科实力的评价,也是一个出版社国内综合学术影响力的体现。

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好的质量内容是打开市场的关键,但不是全部,当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出版社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成为出版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为最大化地满足市场需求,北大社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一,成立馆配部,配备专职的馆配营销服务人员,为各地的馆配现采、机采等营销活动服务。各地零售代表也转变职能,将走访图书馆,摸清各地本社馆藏信息、推荐重点图书、协助图书馆开展活动作为工作的重心。

第二,加强MC数据的制作和馆社之间的信息传递。配备专人和专业的公司合作加强MC数据的制作,向千余所图书馆传递相关的图书信息数据,使图书馆对本社的图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建立专门的样采室和陈列贴有条码的样书,便于采购。对于一些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图书馆,样采室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一些图书馆的馆采任务。

第四,和相关协会、院系、出版社、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相关业务培训班。为了打通和图书馆的信息管道,我社和兄弟社连续4年举办了图书馆相关人员培训班,达到了增进了解、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的目的,扩大了馆配业务。

第五,8家馆配大社成立区域性的营销模块,加大营销服务的力度。强强联合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减少图书馆选书的难度,更好地将优质图书传递到馆。

第六,制定相应的馆配采购激励政策和措施,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的事需要市场来解决,随行而动才能不落窠臼。

第七,加强电子书的制作,积极满足图书馆在数字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第八,出版社和图书馆、高校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助力全民阅读,为读者服务。

目前,北大社在与图书馆合作方面已经取得良好进展,多年获得“馆配十强”称号。同时,在阅读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2015年-2017年12月,我社共举办119期“博雅讲坛全媒体高端学术讲座”,参与受众达千余万人次;自2014年上线以来,北大社官方微信已经累计粉丝20万,2017年共发文455篇,平均每篇阅读量4000余次,并连续两年获得出版署颁发的“全国50家最受读者喜爱的公众号”证书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