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标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中大出版”)成立于1980年12月,是改革开放后中南地区成立的首家高校出版社,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出版权的出版社之一。
样本数据:
截至2010年12月25日,华中大出版已出版图书1473种,其中新版与修订版图书968种,重印图书505种;出版电子、音像、立体化及网络出版物623种,其中多媒体电子出版物94种,音像产品49种,立体化及网络出版物480种;图书造货码洋2.37亿元、发货码洋2.28亿元,实现规模和效益持续、平稳增长。
作为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大学出版社,华中大出版在数字出版的道路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华中大出版 供图
在数字出版大潮中,传统出版社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是一道紧迫的课题。据介绍,截至2010年12月25日,华中大出版已出版电子、音像、立体化及网络出版物623种,其中多媒体电子出版物94种,音像产品49种,立体化及网络出版物480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在平稳“转舵”。
清晰布局夯实发展基础
华中大出版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作为一家改革开放后成立的出版社,华中大出版一直承继着改革开放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社提出了围绕图书质量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出版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20世纪90年代,华中大出版在探索新的出版模式方面也勇于“尝鲜”,在国内最早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出版物出版。
1990年5月,华中大出版第一批电子出版物问世,当年12月,华中大出版成立专门的软件编辑室,具体负责该业务;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次年2月,华中大出版成立电子出版部,4月,出版了第一批多媒体光盘。自此,华中大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载体由过去单纯使用磁盘过渡到磁盘和光盘并用。
2003年,华中大出版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华中大出版由此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出版权的出版社之一。2004年,华中大出版率先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中开设“华中科技大学在线出版网”,成为首家高校出版社网络出版平台,在出版形式的拓展上再次取得突破。
据华中大出版方面介绍,1998年~2006年是华中大出版稳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出版社通过探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途径,初步搭建了适合市场经济变化的组织结构,在武汉、天津等地建立了专业出版事业部;而同时发展的电子、音像、网络出版业务,也使得华中大出版的出版量得到显著增长。据悉,基于清晰的产业布局与科学发展理念,华中大出版的发行码洋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6年,其生产码洋突破1亿元,位居全国理工大学出版社前列。
大力改革拓发展之路
2006年,华中大出版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18家首批大学出版社改制试点单位之一,也由此进入到再次创业、扩张发展的新时期。
2007年10月,华中大出版进入到全面转企改制阶段,注册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对内,通过建立规范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薪酬体系、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编辑与营销等方面的改革;对外,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文化产业,积极寻求合作及业务拓展。
华中大出版相关负责人表示,转制后华中大出版将自己的定位明确为内容提供商,并试图成为优秀的内容集成商,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综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形式,运用现代企业运作方式,探索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出版业务上,因注重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华中大出版的电子音像类重点选题入选数也大幅提升。
华中大出版社社长阮海洪表示,作为对传统出版的超越,华中大出版将数字出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探索中不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进行积累和优化。
数字精品传承出版使命
阮海洪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出版处于精神文化建设的“关口”,负有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大学出版社,华中大出版无论是在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领域始终强调“精品”理念。
在不久前刚刚公布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中大出版的数字出版产品《中国手语互动教学软件》荣登电子出版物奖榜单。这个可支持3D互动、支持任意语句演示的创新产品,被专家评价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并在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体委、部分奥运志愿者和残奥会运动员收到的特殊礼物。在华中大出版看来,针对我国2000多万聋哑人对中国的标准化手语的学习需求,《中国手语互动教学软件》既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而在阮海洪看来,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出版在内容的制作、传播与应用上与其他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阮海洪进一步表示,数字化转型一旦成功,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将是历史性的变革,数字出版产业应该通过跨行业捆绑、联合,知识内容集成方法的创新,资本构成的创新,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创新及内容主题地位价值的创新寻求良性发展。
原文请点击: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1/2011-04-14/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