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1月23日电(饶学锋、高友清)22日上午,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的《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出版座谈会开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名家演讲会,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世界浙商联合总会秘书长刘少斌、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欧阳康、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先后登台演讲,“我注六经”,从各自立场和不同角度深刻解读杨叔子教育思想,为现场近三百听众“烹饪”了一道精神大餐,成为一次令人回味无穷的思想盛宴。
杨叔子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科学家和教育家。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他积极倡导并致力于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先后应邀为100多所高校举办了数百场文化素质教育专题报告,听众达数十万之多。他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笔耕不缀。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2010年30年间,目前保存的杨叔子教育论述超过200篇,《杨叔子教育雏论选》选取了杨叔子有关教育论述91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一些经典论述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如,“教育,是‘育人',非'制器'”;“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 “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也就没一流的大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大学生的成长,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结合方成人”等等。
在演讲中,周远清认为,杨叔子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和论述十分深刻和精辟,而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根本方向的重要教育思想。结合自己对商业文明的研究和体悟,刘少斌指出,市场经济非常注重商业模式和产品质量,而人是最高级的产品,人的质量最为重要。现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充满竞争,而竞争靠实力,实力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一个民族在世界上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人的素质日益完善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胡显章认为,杨叔子是推动中国文化素质教育的著名领军人物,他曾一针见面地指出当今大学呈现的“五精五荒”现象: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义。与大学的这些偏面性同时存在“五重五轻”现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强调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就是人文教育。邓晓芒指出,大学不应是职业培训所,大学设置的各个专业只是培养一个人素质的借口。
详情请点击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1/23/content_21933425.htm